诗词原文
秋夜长
唐·李贺
梧桐叶落秋已深,冷月清辉照孤心。
梦里何曾有去来,高城无奈角声哀。
玉阶寂寞花无语,银灯黯淡影徘徊。
长夜漫漫愁无尽,思君不见泪沾衣。
(注:虽然“梦里何曾有去来,高城无奈角声哀”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贺某一首广为人知的诗作,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李贺的风格与常见题材,创作了这首《秋夜长》以承载这两句,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世称“诗鬼”,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一生郁郁不得志,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擅长描绘鬼神世界和哀怨情绪,作品多抒发个人悲愤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译文
深秋的梧桐叶已落尽,清冷的月光洒满孤寂的心灵。
在梦中,我又怎能知晓是否有过往来与离别,高墙上的号角声哀怨无奈,响彻夜空。
玉石铺就的台阶上,花儿默默无语,银白色的灯光昏暗,影子在空荡中徘徊。
漫长的夜晚愁绪无边,思念着你却无法相见,泪水沾湿了衣襟。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哀愁与思念之情,梧桐落叶、冷月清辉、高城角声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而“梦里何曾有去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思君不见泪沾衣”则直接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无法相见的痛苦。
赏析
李贺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秋夜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紧密融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中“梦里何曾有去来”一句,既是对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无奈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而“高城无奈角声哀”则借号角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李贺作为“诗鬼”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是一首虚构的作品,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李贺真的创作了这样一首诗,它很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情感受挫的背景下写成的,李贺一生追求仕途,却屡遭挫折,加之个人性格孤傲,不善逢迎,使得他在官场上步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哀愁,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去的追忆,而这首《秋夜长》正是他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