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岂堪空冀北,鹤飞犹得返辽东。的解释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马五首·其五

唐·李贺

络络丝鞭渍血痕,毡包昼卧虎符门。

秋风白帝愁容里,落日孤城泪眼中。

骥子去无凭尺素,骚人留得想文骢。

马老岂堪空冀北,鹤飞犹得返辽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但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风奇特,想象丰富,常描绘鬼神世界和哀怨人生,被誉为“诗鬼”,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丝鞭上浸满了血痕,我白天在毡帐中卧眠,门前挂着象征军权的虎符,秋风中,白帝(代指秋天)带着愁容,落日映照下的孤城,我的眼中满是泪水,我的骏马已经离去,没有留下任何书信,我这个文人却只能怀念着那匹曾陪伴我的骏马,老马怎能忍受在冀北之地白白老去,就连鹤儿尚且能够飞回辽东的故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病马的境遇,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中“络络丝鞭渍血痕”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奋斗与挫折,“秋风白帝愁容里”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自身的愁苦。“马老岂堪空冀北”一句,以老马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悲哀;“鹤飞犹得返辽东”则寄托了诗人对归隐或回归故土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李贺病马系列诗中的一首,通过病马的形象,深刻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和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丝鞭渍血痕”象征奋斗与牺牲,“秋风白帝”象征时局的凄凉,“老马”与“鹤”的对比,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有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李贺一生仕途坎坷,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重用,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病马的境遇,寄托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或回归故土的向往,在唐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普遍心态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