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缥缈纱幮覆象床,蛮童擎粥进黄粱”,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韩偓的《懒起》,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懒起
唐 韩偓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一时回首成惆怅。
遥看青山云锦裳,鸳鸯浴罢正相将。
隐映斜阳一川水,鸂鶒飞入乱荷香。
缥缈纱幮覆象床,蛮童擎粥进黄粱。
窗间睡起心无绪,闲看游丝到地长。
作者简介:
韩偓(约842年-923年),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晚号遁翁、勋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五代诗人,历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龙武军节度使等职,韩偓为人俊爽,善属文,诗笔尤俊,是晚唐著名诗人之一,被尊为“一代诗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工绝句,有《韩内翰别集》传世。
译文:
(这两句特定诗句的译文)
缥缈的纱帐覆盖着华美的象床,南方的孩童手捧着粥来进献黄粱米饭。
释义:
“缥缈纱幮覆象床”:形容室内环境优雅,纱帐轻盈如缥缈云雾,覆盖在象征尊贵地位的象床之上。
“蛮童擎粥进黄粱”:南方的孩童(可能指家中的仆人)手捧着粥,粥中可能加入了黄粱米,恭敬地呈献给主人。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优雅与闲适,纱帐的轻盈与象床的华贵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而蛮童擎粥进黄粱的场景,则进一步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与温馨,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创作背景:
韩偓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韩偓的诗作却往往以描绘美好生活、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较少涉及社会现实,这首《懒起》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寻求心灵慰藉、享受个人生活的态度,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诗人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世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理解其深层含义还需要结合整首诗的内容与背景进行综合分析,以上解析仅供参考,具体解读可能因个人理解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