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何与浮云事,正向圆时故故生。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中秋月

宋·苏辙

昔年逢中秋,夜上虎丘山。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火间。

月色遍河汉,秋光满山川。

月明何与浮云事,正向圆时故故生。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宰相苏洵次子,文学家苏轼之弟,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大名府推官、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右正言、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晚年因遭贬谪,闲居许昌,自号颍滨遗老,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往年中秋之夜,我曾登上虎丘山赏月,今晚又逢中秋,我们却在这灯火通明的屋舍间共度,月光洒满银河与大地,秋光充盈山川,为何明月要与浮云纠缠不清,偏偏在圆满之时屡屡生出变故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往昔与今朝中秋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慨,首联回忆往昔中秋登山的经历,颔联转至当前与友人共度的场景,颈联描绘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象,尾联则以“月明何与浮云事,正向圆时故故生”抒发对世事难料的无奈与叹息。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通过对比往昔与今朝,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尾联“月明何与浮云事,正向圆时故故生”一句,以明月与浮云的纠葛象征人生的波折与变故,寓意深刻,引人深思,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晚年时期,此时他因政治原因多次遭贬,生活困顿,心境复杂,中秋佳节本是团圆之时,但诗人却身处异乡,与亲友相隔甚远,心中难免生出诸多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这首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抒发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无奈与叹息,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