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神气常守形,莫畏梦中呼起起。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但令神气常守形,莫畏梦中呼起起。

(注:“但令神气常守形,莫畏梦中呼起起”并非贾岛《题李凝幽居》原句,此处为创作需要而加入,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过着僧侣生活,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锤炼字句,追求语言的奇峭和意境的幽深,是唐代苦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上,僧人敲响了月光下的门扉,走过小桥,眼前呈现出一片原野的景色,搬动石头,仿佛触动了云层的根基。

(添加句)

暂且离去还会再来此地,只要保持心神与形体合一,就不要害怕在梦中被呼唤而醒来。

释义

“但令神气常守形,莫畏梦中呼起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神气,指人的精神与气息;守形,即保持形体的稳定与和谐,诗人希望自己在面对外界纷扰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不被梦境或外界的呼唤所打扰,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贾岛苦吟诗风的特点,也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神气常守形”的表述,诗人强调了内在精神与外在形体的和谐统一,这是道家思想中“形神合一”观念的体现,而“莫畏梦中呼起起”则进一步升华了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如梦、超脱物欲的豁达态度,整首诗在描绘幽静环境的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深刻追求。

创作背景

虽然“但令神气常守形,莫畏梦中呼起起”并非贾岛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结合贾岛的生活背景和诗歌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贾岛一生仕途不顺,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使他对于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身处一个幽静的环境之中,内心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这两句诗可以被视为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和人生追求的深刻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