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有感
宋·陆游
笙歌杂沓娱清夜,风露高寒接素秋。
多病故人疏酒盏,异乡人事易悲愁。
微云点破千峰月,新雁惊飞万木秋。
欲问今宵何处去,孤灯独影对高楼。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笙歌交织在清冷的夜晚中带来欢乐,寒风露水交织预示着素雅的秋天已经到来,多病的我被老朋友疏远,酒盏也少了陪伴;身处异乡,人事变迁,更容易引发悲愁,微云轻轻地点破了千峰之上的明月,新雁被惊飞,穿越万木凋零的秋林,想要问今宵我将去向何方,只见孤灯独影,面对高楼,心中无限感慨。
释义
首联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既有笙歌的热闹,又有风露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颔联转入个人情感,表达了因多病而被朋友疏远,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悲愁,颈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清与孤寂,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孤灯独影,面对高楼,不知何去何从。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悲愁与迷茫,首联的“笙歌杂沓娱清夜”与“风露高寒接素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秋夜的热闹与冷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颔联与颈联则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矛盾与挣扎的表现,尾联的“欲问今宵何处去,孤灯独影对高楼”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迷茫与无奈,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受排挤与打击,晚年更是退居山阴,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在孤独与悲愁中,诗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