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避租叹
唐·杜荀鹤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风驱暝色侵寒水,雨卷残云入大荒。
幸免催租败幽兴,岂容对酒惜酡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诗人,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庐山,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诗于宰相李蔚,又曾南游湖湘,寄食僧寺,他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租船满载着粮食等待着开仓交租,粮食粒粒如同珍珠般洁白如霜,不惜用两钟的粮食去换取一斛的租税,还能剩下些糠核来让孩子们吃饱,黄昏时分,寒风驱散了暮色,侵入了寒冷的水面,大雨卷走了残云,使荒野显得更加荒凉,幸好没有因为催租而破坏了悠闲的兴致,怎么能对着美酒还吝惜那微红的脸色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交租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首联和颔联描绘了农民交租的沉重负担和生活的艰难,颈联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农民交租后的凄凉心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幸免于催租之苦而能享受片刻宁静的欣慰,以及对农民面对苦难仍能保持乐观态度的赞赏。
赏析
这首诗以农民交租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诗人用“粒粒如珠白似霜”来形容粮食的珍贵,与农民交租时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农民的苦难,颈联的自然景象描绘,既是对农民心境的烘托,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隐喻,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乐观态度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无奈和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生活困苦,杜荀鹤出身贫寒,对农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同情,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同情,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描绘和质朴的语言,成为了晚唐诗坛上的一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