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寺
唐·杜荀鹤
县多官府鸣驺过,僧少丛林避客眠。
城邑露华销尽日,山川云气结成烟。
岩边老树寒云绕,砌下新泉晓露连。
一饭胡麻几度煮,半山雪水当茶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入九华山为僧,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学习诗文,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仕途不顺,曾任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等职,晚年漂泊江南,终因生活困顿而死,杜荀鹤的诗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诗风质朴自然,清新流畅。
作者简介
杜荀鹤是唐代晚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他出身贫寒,早年历经坎坷,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善于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场景来揭示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他的诗作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县衙里官员们骑着马鸣驺而过,寺庙里僧侣稀少,为避免客扰而躲进丛林安眠,城中的露水在日光下消散殆尽,山川间的云雾缭绕凝结成烟,岩石边的老树被寒冷的云雾环绕,台阶下的新泉与清晨的露珠相连,一顿胡麻饭要反复煮几次,半山的雪水被当作茶水来煎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寺的宁静与县城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景象,前两句通过“县多官府鸣驺过”与“僧少丛林避客眠”的对比,展现了官场的繁忙与寺庙的清幽,后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寺周围的自然风光,以及僧侣们简朴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县城的喧嚣之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扰的厌倦,诗中“县多官府鸣驺过”与“僧少丛林避客眠”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山寺的清幽与官场的繁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还通过描绘山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僧侣们的简朴生活,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漂泊江南时期,当时,杜荀鹤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官场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寺的宁静与县城的喧嚣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扰的厌倦,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