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月落苍松翠袖寒。
人佩茱萸多独醉,家留乌帽每空还。
萧条齿发难藏老,冷落杯盘可讳穷?
作者及朝代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多抒发个人情感,尤擅描写男女间的悲欢离合。
作者简介
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深受其父晏殊的影响,早年生活优裕,后家道中落,仕途不顺,晚年生活较为困顿,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重阳节本应悲秋,但我的心情并未被秋意所染,京城里仍有新的歌曲和管弦之乐在演奏,风吹动碧绿的柳树,仿佛淡淡的愁眉;月亮落下,苍松下的影子显得寒冷,如同翠袖轻寒,人们佩戴着茱萸,却多是独自饮酒,家中虽有乌帽,却常常无人佩戴而归,年岁渐长,牙齿和头发都难以掩饰衰老的痕迹,宴席上的冷清又怎能掩饰贫穷的困境呢?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上片写节日的热闹与自己内心的平静,形成对比;下片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如佩戴茱萸、空置的乌帽,以及自身的衰老和宴席的冷清,反映了词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赏析
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上片“九日悲秋不到心”一句,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超脱与淡然,下片则通过“萧条齿发难藏老,冷落杯盘可讳穷?”两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岁月流逝和生活困顿的感慨,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节日热闹的描绘,又有对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晏几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重阳节本是家人团聚、登高望远的节日,但词人却独自一人,面对节日的热闹与自身的孤独,不禁感慨万千,通过这首词,词人既表达了对节日的淡然态度,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和生活困顿的深刻感慨,展现了其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