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愁偏向暮年觉,少睡不禁秋夜长。出自哪首诗?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有怀

唐·白居易

清愁偏向暮年觉,少睡不禁秋夜长。

风露满庭人迹少,星河千里雁声扬。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茫茫。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清冷的愁绪在晚年时愈发明显,秋夜的漫长让我难以入眠,庭院中风露交加,人迹罕至,夜空中星河璀璨,远处传来大雁的鸣叫声,我悠闲地吟诵着秋日的景色,却感到世间万事都显得那么渺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愁绪,首句“清愁偏向暮年觉”表达了诗人晚年时对愁绪的敏感;次句“少睡不禁秋夜长”则揭示了秋夜的漫长与难以入眠的困境,后两句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晚年时对愁绪的深刻感受,颔联则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愁绪,颈联“闲吟秋景外”一句,看似在描绘秋景,实则是在抒发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尾联“万事觉茫茫”则是对全诗情感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事的感慨与迷茫。

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通过对秋夜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晚年时的孤独与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晚年的白居易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秋夜的寂静与孤独中,他更加敏锐地感受到了内心的愁绪与迷茫,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晚年时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