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巨松拔起十年根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巨松拔起十年根,浮槎断梗何足论。
风霜凛冽侵肌骨,岁月蹉跎老世尘。
壮志未酬心已老,青山依旧梦难寻。
人生如梦须臾过,且把闲情寄酒樽。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才情出众,但仕途不顺,一生未得显达,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感慨,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巨大的松树被连根拔起,十年的根基毁于一旦,相比之下,那些漂浮在水上的断木和残枝又算得了什么呢?风霜严寒侵袭着肌肤和骨骼,岁月无情地流逝,使人逐渐老去,落入世俗的尘埃,满怀的壮志未能实现,心已先老,而那青山依旧,曾经的梦想却难以追寻,人生就像一场短暂的梦,转瞬即逝,不如暂且将这份闲情寄托在酒杯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巨松被拔、浮槎断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慨,诗中“巨松拔起十年根”象征着历经多年努力却一朝失去根基的无奈与悲哀,“浮槎断梗何足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失去根基后的渺小与无助,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无奈与感伤,以及对人生如梦的深刻体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巧妙地寓情于景,将诗人的情感与对世事的感慨融为一体,首句“巨松拔起十年根”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随后,“浮槎断梗何足论”一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去根基后的渺小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将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无奈与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时,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挫折,诗人深感壮志未酬、岁月蹉跎,于是借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感伤,通过描绘巨松被拔、浮槎断梗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体悟,以及对人生如梦的无奈与接受,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与释然的态度,即既然人生如梦须臾过,不如暂且将这份闲情寄托在酒杯之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