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思萧条岂独今,十年前已鬓霜侵。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宋·陆游

病思萧条岂独今,十年前已鬓霜侵。

床前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深。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病中思绪萧条哪里只是今天才有,早在十年前我的鬓发就已经被霜雪侵袭,幸好床前还有短檠(一种油灯)陪伴着我,借着这微弱的光亮,我读书的功夫更加深厚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在病中的感慨与坚持,首句“病思萧条岂独今”直接点出病中的思绪萧条并非今日才有,暗示了这种情绪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次句“十年前已鬓霜侵”则进一步说明,早在十年前,他的鬓发就已经开始变白,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后两句则笔锋一转,虽然身处病中,但陆游并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反而借着床前的短檠,更加深入地研读。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首联以病中思绪萧条开篇,既点明了主题,又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则通过“十年前已鬓霜侵”一句,将时间跨度拉长,使诗歌具有了更深远的历史感,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床前赖有短檠在”和“及此读书功更深”两句,展现了陆游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不仅令人敬佩,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时期,当时陆游已经历了多次仕途不顺和人生坎坷,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反而更加珍惜时光,坚持读书学习,这首诗正是他在病中感慨人生、坚持学习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