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真州绝句
宋·王禹偁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北望山川势莫当,南徐草树绿茫茫。
杜鹃言语元无据,悔作东吴万里归。
作者及朝代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卒谥文简。
作者简介
王禹偁为人刚直,词学兼茂,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上反对晚唐五代以来浮靡的文风,致力于继承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杜牧等人的优良传统,开创一代文风,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阙文》等。
译文
向北望去,那连绵不断的山川气势雄伟,难以阻挡;向南望去,那草木葱茏的徐州大地,一片茫茫,杜鹃鸟声声悲啼,似乎是在劝人不如归去,然而这不过是无凭无据的妄言,我却悔恨当初不该万里迢迢地回到东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真州(今江苏仪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南方生活的某种悔意,诗中“杜鹃言语元无据”一句,借杜鹃鸟的啼声抒发内心的懊悔,杜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象征着思乡之情,但诗人却认为这种思乡之情并无实际依据,暗示自己或许过于冲动地选择了南归。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对比北望山川的雄伟与南望草木的苍茫,以及杜鹃鸟的啼声,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前两句写景,既展现了真州的自然之美,又隐含了诗人对北方的向往和对南方的审视,后两句抒情,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悔意,杜鹃鸟的啼声成为这种情感的触发点,使得全诗情感深沉而含蓄。
创作背景
王禹偁在仕途上多次遭贬,曾一度被贬至黄州等地,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至南方某地后,面对异乡的风土人情,回想起北方的山川大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思乡之情和悔恨之意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真州的景色,寄托了自己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选择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