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度市桥花欲语,晚投山驿石能飞。的解释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颀

晓度市桥花欲语,晚投山驿石能飞。

云开远岫千重翠,水涨春溪万顷晖。

鸟宿林间啼未歇,人归月下步难归。

孤灯寂寂谁相伴,独坐空山听夜微。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东部)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等职,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清晨我渡过市桥,花朵仿佛在低语;傍晚时分我投宿于山中的驿站,山路崎岖,石头仿佛能飞起来,云雾散去,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一片翠绿;春水上涨,溪流奔腾,波光粼粼,照亮了整个山谷,鸟儿在林间栖息,啼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人们趁着月色归来,脚步却迟迟不愿停歇,在这寂静的夜晚,只有一盏孤灯与我相伴,我独自坐在空山之中,聆听那微弱的夜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途中的所见所感,从清晨到傍晚,从市桥到山驿,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花欲语”、“石能飞”等句,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自然景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也通过描绘鸟啼人归、孤灯独坐等场景,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晓度市桥花欲语,晚投山驿石能飞”两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更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与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云开远岫”与“水涨春溪”的对比,“鸟宿林间”与“人归月下”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辞官归隐之后,他在游历山水之间时,被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山行经历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人生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