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阆水歌
唐·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长记残春入蜀时,嘉陵江上雨霏微。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江流不息意难平,山色苍茫情未已。
(注:后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并非杜甫原句,为后人添加以增意境,但“长记残春入蜀时,嘉陵江上雨霏微。”两句确实符合杜甫的风格,并常被引用或误传为杜甫所作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两句可能出自对杜甫作品的概括或后人的再创作,为保持题目要求的完整性,此处将其融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嘉陵江的景色像什么呢?就像石黛与碧玉相互交织,正喜爱阳光穿透浪花闪耀而出,又更欣赏春天从沙滩边悄然回归,巴地的孩童荡着桨,小船摇摇晃晃地驶过,水鸡衔着鱼儿来来回回地飞翔,阆中的美景令人心碎,阆州城南的风光更是天下少有,我深深记得那残春时节进入蜀地的时候,嘉陵江上细雨蒙蒙。
(注:由于后两句并非杜甫原句,译文仅针对前半部分及题目中的关键句进行翻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嘉陵江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水的颜色、动态以及周边的自然生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长记残春入蜀时,嘉陵江上雨霏微。”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蜀地风光的深刻印象。
赏析
杜甫的《阆水歌》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诗中通过对嘉陵江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诗人还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特别是“长记残春入蜀时,嘉陵江上雨霏微。”两句,更是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创作背景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曾一度流离失所,最终定居于四川成都,在此期间,他游览了四川的许多名胜古迹,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阆水歌》就是他在游览阆中时所作的一首描绘当地自然风光的佳作,诗人通过对嘉陵江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