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武夷
宋·辛弃疾
楚泽吴山已惯行,武夷从昔但闻名。
今朝始得穷幽胜,且喜风清月正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楚地的湖泽与吴地的山川我已走惯,武夷山从前只是听说过它的名声。
今天终于能够亲自探寻这幽深的美景,而且幸运的是风清月明,景色宜人。
释义
楚泽吴山:指楚地和吴地的山水,这里泛指作者之前游历过的地方。
武夷:武夷山,位于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和茶叶产地。
穷幽胜:深入探寻幽深的美景。
且喜:幸亏,表示庆幸。
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游览武夷山时的即兴之作,首句“楚泽吴山已惯行”写出了作者游历甚广的经历,为下文写游览武夷山作铺垫,次句“武夷从昔但闻名”则点出武夷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一直只是闻名而未得亲见,第三句“今朝始得穷幽胜”表达了作者终于得以亲眼目睹武夷山美景的喜悦之情,末句“且喜风清月正明”则以景结情,既描绘了游览时的自然环境,又暗含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武夷山的幽深美景和作者游览时的喜悦心情,也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南宋时期,因主张抗金复国而多次遭到排挤和打压,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地方任职,有机会游历各地的山水,这首诗就是他在游历武夷山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政治上的困境和挫折,但武夷山的美景给了他暂时的慰藉和放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辛弃疾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态度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