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出自哪首诗?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秦望山

唐·皎然

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

地近海天凭尺素,身留江国送琴关。

客心自惯随舟楫,寒水宁知漾月湾。

惆怅兴亡系兹地,西风曾见汉南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信奉道教,后皈依佛门,成为一代诗僧,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宗教生活,与韦应物、灵一等诗人有唱和,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半山腰的栈道上萦绕着游人的足迹,通往秦地的道路;重叠的山峰间云雾缭绕,仿佛直接入了剡山之中,我身处江海之滨,却只能凭借书信传递思念,身体却留在江南水乡,送别友人至琴川关,客居他乡的我早已习惯了随舟漂泊,寒冷的江水又怎会知道那荡漾着月光的海湾呢?我惆怅地想着这地方的兴亡变迁,西风中仿佛还能见到汉南的往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秦望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写山路的险峻和云雾缭绕的景象,颔联则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思念友人的情感,颈联通过“客心”和“寒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和对家乡的思念,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兴亡变迁的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秦望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诗中“半崖萦栈”和“叠嶂生云”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秦望山的险峻和神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通过“地近海天凭尺素”和“身留江国送琴关”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颈联的“客心自惯随舟楫,寒水宁知漾月湾”则通过“客心”和“寒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的“惆怅兴亡系兹地,西风曾见汉南间”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兴亡变迁的惆怅,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诗僧,皎然经常游历四方,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美景,在游历秦望山时,他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同时也勾起了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皎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也可以领略到他作为一位诗僧的独特风采和文学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