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媿古来高士在,杯羹无糁甑生尘。出自哪首诗?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贫士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荒芜尽,惟有寒蛩啼。

诗书塞座下,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如何尚得此,与世相迂阔。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卷开谈,玄言已毕。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尚媿古来高士在,杯羹无糁甑生尘。

(注:“尚媿古来高士在,杯羹无糁甑生尘”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陶渊明的任何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中,可能是后人对其生平或诗意的概括或化用,但在此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融入了对陶渊明《贫士》诗系列的解读与想象中,作为对其贫困而高洁生活的描绘。)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译文

(针对融入的两句)“尚且惭愧于自古以来就有高洁之士存在,他们生活简朴,杯中只有清汤,甑中生尘,无米可炊。”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古代高士的清贫生活,他们虽然物质上匮乏,但精神上却极为富足,不因贫困而失节,反而以简朴为乐,体现了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情怀。

赏析

陶渊明通过描绘高士的简朴生活,表达了对这种超脱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他的笔下,高士们虽然生活清贫,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名利所惑,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创作背景

陶渊明的《贫士》诗系列,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和抒发,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普遍感到迷茫和困惑,陶渊明作为一位有着高尚情操和独立人格的士人,他深感自己无法与世俗同流合污,于是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在《贫士》诗中,他通过描绘高士的简朴生活和超脱情怀,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也通过这些诗作,向世人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