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游

唐·贾岛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野径草深行欲迷,水边花落梦初醒。

山前日暮鸟飞散,湖上烟波渔唱清。

何处人间无乐事,此身飘忽似流萍。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贾长江”,他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风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言律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昔日如同被埋藏的宝剑常常想要重见天日,如今却如同悠闲的云朵不再计较行程的远近,在野外的小路上,草丛深邃,行走间几乎要迷失方向;在水边,花瓣飘落,仿佛从梦中刚刚醒来,山前日暮时分,鸟儿纷纷飞散;湖面上烟波渺渺,渔人的歌声清脆悠扬,人世间哪里没有快乐的事情呢?只是我这漂泊不定的身世,如同流水中的浮萍一般。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在的不同心境,首联“昔如埋剑常思出”比喻自己过去如同被埋藏的宝剑,渴望得到赏识和重用;“今作闲云不计程”则表明现在的心态已经变得淡泊名利,如同悠闲的云朵,不再计较行程的远近,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乐事的感悟,以及对自己漂泊身世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从过去到现在的心理变化,首联的“埋剑”与“闲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过去的雄心壮志,又展示了现在的淡泊名利,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既富有画面感,又寓含深意,如“野径草深”暗示了诗人行走的艰难,“水边花落”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尾联的“何处人间无乐事”与“此身飘忽似流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乐事的向往,又流露出对自己漂泊身世的无奈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晚年时期,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举不第,晚年更是漂泊无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诗人展现了自己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态,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漂泊身世的无奈与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