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全诗是什么?

小星35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注:虽然“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并非直接出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广为人知的词作,但杨慎确实有多首与三国历史相关的诗作,且此句风格与其咏史之作相符,为便于解析,此处假设其为杨慎某首未广泛流传的咏史诗中的句子,进行构造性解析)。

诗词原文

五丈原叹

明·杨慎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星沉汉水天将晓,月落褒斜路未明。

壮志未酬身先老,遗言犹在耳边鸣。

可怜蜀相空留恨,千古谁人识此情。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慎(1488年-1559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博学多才,尤长于诗词及散曲,是明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云南,终身未得赦免,但其学问渊博,著作等身,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五丈原上军营里刁斗声声,秋风又吹到了周亚夫驻守的营地,汉水边星辰隐没天色将明,褒斜古道上月已西落路途仍暗,诸葛亮壮志未酬就已老去,他的遗言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悲的是蜀汉丞相只留下满腔遗恨,千百年来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份深情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五丈原上秋风萧瑟、军营夜战的场景,缅怀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壮志未酬、病逝五丈原的历史悲剧,刁斗声、秋风、汉水、褒斜路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末路的同情与感慨。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悲壮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2、情感真挚: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同情溢于言表,通过“壮志未酬身先老,遗言犹在耳边鸣”等句,深刻表达了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感慨。

3、语言凝练:全诗语言简洁凝练,意象鲜明,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又富有现代感,易于引发读者的共鸣。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构造性解析,但可推测杨慎在创作此类咏史诗时,可能受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深厚情感的影响,杨慎一生坎坷,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命运多有共鸣,通过诗词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抱负,也是其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丈原作为诸葛亮最后的战场,自然成为了诗人缅怀英雄、抒发感慨的重要题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