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自悯归耕久,无地能捐六尺躯!全诗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285》,以下是按照要求提供的详细信息:

诗词原文

已亥杂诗 285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老生自悯归耕久,无地能捐六尺躯!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注:由于“老生自悯归耕久,无地能捐六尺躯!”并非《已亥杂诗》中某一首的完整独立诗句,而是从多首中提炼或意境融合而成,为便于解析,以下将基于这两句及龚自珍的整体风格进行构建性解读。)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译文

我这把老骨头已经自怜自悯地归隐田园很久了,哪里还有地方能让我捐出这六尺身躯去为国效力呢!

(注:此译文为基于“老生自悯归耕久,无地能捐六尺躯!”两句的意译,旨在传达诗句的核心意境。)

释义

“老生”指作者自己,已步入老年;“自悯”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同情与无奈;“归耕久”说明已经归隐田园很长时间了;“无地能捐六尺躯”则表达了虽有报国之心,却无处施展的悲愤与无奈。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反映了龚自珍晚年归隐后的心境与无奈,他虽心怀天下,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回天,诗句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悲凉与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龚自珍的诗歌常常以奇特的想象、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这两句诗也不例外。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他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和打压,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晚年时期,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尘嚣,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并未因此减少,这两句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