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戈已见吞封豕,徒手何难取短狐。的解释

梦梦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横戈已见吞封豕,徒手何难取短狐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全诗如下: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横戈已见吞封豕,徒手何难取短狐。
他日奇功上麟阁,一时佳话遍寰区。
归来报主明光殿,万斛离愁尽扫除。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的壮志并未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消退,即使死后也能成为鬼中的英雄,手持兵器已经能够吞灭那如封豕般凶猛的敌人,赤手空拳又怎会难以捕获那短小的狐狸呢?将来有一天立下奇功,名字被刻在麒麟阁上,那时的佳话将传遍天下,待到胜利归来,向皇帝报告捷讯于明光殿,所有的离愁别恨都将一扫而空。

释义

“横戈已见吞封豕,徒手何难取短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横戈,指手持兵器;封豕,比喻凶猛的敌人;徒手,指赤手空拳;短狐,比喻小敌或容易对付的敌人,诗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杀敌的能力,即使不用兵器,也能轻易战胜敌人。

赏析

这两句诗是陆游爱国情感的直接抒发,展现了他不畏强敌、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诗人以“横戈”与“徒手”相对,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勇气,通过“吞封豕”与“取短狐”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是陆游爱国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对金国的侵略威胁,国家危在旦夕,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上书言事均未被采纳,甚至被罢官免职,这并没有动摇他的爱国信念和报国决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杀敌报国的渴望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