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林鸠管晴雨,依人海燕度炎凉。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物

宋·王镃

多事林鸠管晴雨,依人海燕度炎凉。

如何野鹿无拘束,长向春山踏翠霜。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镃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王镃,字介翁,南宋末年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活跃于宋末元初之际,以诗名世,王镃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在《宋诗纪事》等文献中有收录,是研究南宋末年文学的重要资料。

译文

林中的斑鸠总是多管闲事,预报着晴雨的变化;而海燕则依附于人,随着季节的冷暖迁徙,相比之下,野鹿是多么自由自在,它们不受任何束缚,总是在春天的山林间踏着翠绿的霜露漫步。

释义

此诗通过对比林鸠、海燕与野鹿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羁绊的厌倦,林鸠象征着那些喜欢干涉他人事务的人,海燕则比喻依附权贵、随波逐流之辈,而野鹿则代表了诗人心中理想的自由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咏物为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前两句通过林鸠与海燕的对比,揭示了世俗社会中人们的不同心态和生活方式,既有对多管闲事者的讽刺,也有对依附权贵者的批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野鹿的自由自在反衬出前两者的束缚与局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有关,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乱世之中,深感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林鸠、海燕与野鹿的不同生活状态,寄托了自己对自由、独立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咏物》一诗不仅展现了王镃高超的咏物技巧,更通过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诗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