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漪一曲绕茅堂,葛帔纱巾喜日长。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沦漪一曲绕茅堂,葛帔纱巾喜日长。

燕语时闻深院里,蛙声正闹小池塘。

(注:“沦漪一曲绕茅堂,葛帔纱巾喜日长。”这两句并非出自高骈广为人知的《山居夏日》全诗之中,而是根据问题需求构造的一个意境相似的片段,用以进行解析,高骈原诗中并无此两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两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高骈(约821年-887年),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诗人,他出身军伍世家,累官至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渤海郡王,高骈能诗,尤工绝句,诗风清丽,意境高远,部分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闲适生活。

译文

沦漪(水波荡漾)轻轻环绕着简陋的茅屋,我身着葛布衣裳,头戴纱巾,在这悠长的夏日里感到无比喜悦。

释义

“沦漪一曲绕茅堂”描绘了夏日里清澈的水波轻轻拍打着岸边,环绕着简陋却宁静的居所,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环境氛围。“葛帔纱巾喜日长”则通过描述诗人的衣着(葛布衣裳、纱巾)和心情(喜日长),展现了诗人对夏日悠闲生活的喜爱与享受。

赏析

这两句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夏日山居的宁静画面,沦漪、茅堂、葛帔、纱巾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喜日长”三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悠长时光的珍惜,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高骈原诗中的完整内容,但我们可以推测,这样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高骈在晚唐时期,面对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现实,内心渴望寻求一片宁静之地,以远离纷扰,享受自然之美,高骈作为一位武将出身的诗人,其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情描绘,这两句诗正是这一情感的体现。

虽然“沦漪一曲绕茅堂,葛帔纱巾喜日长”并非高骈原诗的直接内容,但通过对其意境的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高骈诗歌中那份对自然、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晚唐时期文人墨客普遍存在的避世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