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酒泉忆古人
唐·王维
黄沙漫漫掩征尘,入玉门关到酒泉。
昔人想望若登天,今朝马足已轻翩。
烽火边城思旧事,驼铃声里忆当年。
英雄豪情今何在,唯见长河落日圆。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王维实际并未创作过此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黄沙漫天遮蔽了远行的尘土,从玉门关进入直到酒泉,过去的人们对这里的向往如同登天一般艰难,而今我的马蹄已经轻松地踏过了这片土地,在烽火连天的边城中思念着过去的事情,驼铃声中回想着当年的情景,那些英雄豪杰的豪情壮志如今又在哪里呢?只看见那长长的河流与落日交相辉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玉门关到达酒泉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昔人与今朝的艰难与轻松,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豪杰的追忆,黄沙、玉门关、酒泉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卷,而烽火、驼铃等则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赏析
此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通过对比昔人与今朝的艰难与轻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豪杰的敬仰,首联“黄沙漫漫掩征尘,入玉门关到酒泉”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辛;颔联“昔人想望若登天,今朝马足已轻翩”则通过对比昔人与今朝的艰难与轻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颈联“烽火边城思旧事,驼铃声里忆当年”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厚重感;尾联“英雄豪情今何在,唯见长河落日圆”则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深远。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内容)此诗为王维在游历边塞时所作,他深感边塞风光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不禁对过去那些为了国家安宁而英勇奋斗的英雄豪杰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与怀念,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与追忆的诗篇,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却与王维的诗歌风格相契合,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