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斋雨后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尘喧,
且喜前山似故山。
微雨萧条过晚砌,
孤云闲淡入晴岚。
亦知长物终安取,
聊与儿曹洗睡昏。
独坐闲吟谁解意,
琴书相伴得清欢。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北宋画家、诗人,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作者简介
文同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文人,不仅在诗文上有深厚造诣,更以画竹闻名于世,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画作注重表现竹的自然神韵,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文也充满了文人雅趣和生活哲理,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译文
小庭院和幽静的花园远离尘嚣,很高兴眼前的山景就像故乡的山一样亲切,傍晚时分,细雨绵绵洒过石阶,一片萧条;晴空之下,孤云悠闲地飘入山间雾气之中,我也知道身外之物终究难以长久拥有,姑且和孩子们一起洗去睡梦中的昏沉,独自坐着闲吟诗句,谁能理解我的心意呢?只有琴和书相伴,才能让我得到真正的清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独坐北斋的宁静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身外之物的淡泊以及对清欢生活的向往,诗中“亦知长物终安取,聊与儿曹洗睡昏”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认识到物质追求的虚无,转而享受与家人的简单生活乐趣。
赏析
这首诗以雨后北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诗人以“小庭幽圃”开篇,即奠定了全诗超脱尘世的基调,随后,通过“微雨萧条”、“孤云闲淡”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闲适,在表达个人情感时,诗人以“亦知长物终安取”一句,展现了对物质追求的深刻反思,而“聊与儿曹洗睡昏”则流露出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温馨与满足,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文同仕途不顺或隐居期间,面对官场的纷扰与世俗的束缚,诗人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北斋作为诗人的居所,成为了他远离尘嚣、寄托情怀的理想之地,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寄托了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