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如著意频惊枕,月似知愁故入门。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别添愁句

雁如著意频惊枕,月似知愁故入门。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方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今河南洛阳人,工诗,擅长绝句,多写闺情、乡思,内容含蓄,词句婉丽,尤善描绘心理,为时人所称道,其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原诗译文:

纱窗外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别添愁句译文:

大雁仿佛故意惊扰我的枕头,让我难以安眠;月亮也似乎懂得我的忧愁,特意照进屋内。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黄昏时分金屋中的女子,表达了她的孤独与哀愁,以及春天即将过去,美好时光不再的感伤,别添愁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通过雁与月的意象,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外界环境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更加深沉的哀愁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通过“纱窗日落”、“金屋无人”、“寂寞空庭”、“梨花满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别添愁句“雁如著意频惊枕,月似知愁故入门”更是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它们情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含蓄,大雁的惊扰、月亮的入门,都仿佛是主人公内心愁绪的外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很可能是刘方平根据当时社会现实或个人经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描绘,唐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女性地位虽不如男性,但仍有不少女性诗人和文学作品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关注,刘方平的这首诗,正是通过对女性内心愁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文学对人性、情感的深刻挖掘和表达,别添愁句也可能是刘方平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而特意添加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