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蜀客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敲门忽有岷山使,惭愧交情未作疏。
(注:“敲门忽有岷山使,惭愧交情未作疏”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的某一完整诗作,而是根据李商隐的风格与题材,为解析需要而构造的情境句,意在模拟李商隐可能创作的关于友情与思念之情的诗句,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基于构造的情境句)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却无法给出确切的日期,巴山的夜雨已经涨满了秋天的池塘,何时我们才能再次相聚,在西窗下共剪烛花,谈论着巴山夜雨时的情景呢?忽然,门外传来敲门声,是岷山来的使者,让我惭愧的是,尽管相隔千里,我们的交情并未因此疏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重逢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不舍。“敲门忽有岷山使”一句,象征着远方友人的消息或关怀的到来,让诗人感到既惊喜又惭愧,因为尽管距离遥远,自己未能常联系,但友情依旧深厚未减。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通过“敲门忽有岷山使”的意外之喜,与“惭愧交情未作疏”的自省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情,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友情的重视,以及在距离与时间的考验下,友情依然能够保持纯真的美好愿景。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构造的情境句,但我们可以想象,在唐代这个重视友情与诗歌创作的时代,李商隐可能会因为远离家乡与友人,而在心中涌起深深的思念之情,他可能会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坚守,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这样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句,也是合情合理的。
虽然“敲门忽有岷山使,惭愧交情未作疏”并非李商隐直接创作的完整诗句,但通过对其进行的情境构造与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对于友情的深刻理解与珍视,以及诗歌在表达情感与意境方面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