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穫春耕力尚馀,雨中袯襫种寒蔬。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8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村居初夏》,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村居初夏

宋·陆游

雨余芳草润,气变一庭凉。

麦穗初齐稚子戏,桑条半绿美人慵。

秋穫春耕力尚馀,雨中袯襫种寒蔬。

吾家读书久不仕,莫遣儿曹笑乃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雨后芳草滋润,庭院中气息变得凉爽,麦穗刚刚抽齐,小孩子在田间嬉戏;桑条半绿,美人(此处可能指农家女子)显得慵懒,秋天收获后春天耕种的力气还有剩余,在雨中穿着蓑衣(袯襫,古代农民穿的草衣,泛指农服)种植耐寒的蔬菜,我们家读书已久却未做官,不要让孩子们笑话我这个老翁。

释义

本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乡村景象,以及诗人自身的田园生活和心境,前两句写雨后庭院的凉爽和草木的生机;中间两句通过麦穗和桑条的描绘,展现了农家的生活场景;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虽未做官但仍有耕种之力,以及不为仕途所累的心境。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时节的乡村风光和农家生活,诗中通过对雨后庭院的凉爽、麦穗的抽齐、桑条的半绿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生机,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心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淡泊,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家乡期间,在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背景下,陆游选择了回归田园,过上了宁静的乡村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状态的写照,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淡泊,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晚年时期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秋穫春耕力尚馀,雨中袯襫种寒蔬”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整首诗的主题并不仅限于这两句所描绘的内容,在解析这首诗时,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意境中进行理解和赏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