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有客踌躇
宋·辛弃疾
有客踌躇,能吟醉语,想见离愁,高情阔步,不惹埃尘半点。
楼上东风春桃李,楼边丝雨细垂萝,玉箫声断,倚阑干处,脉脉斜阳多。
枕上长歌时激烈,樽前一笑且婆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他年轻时曾参与耿京起义,并亲自南下归宋,历任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但多次遭到朝廷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压,最终壮志难酬,于1207年病逝,享年六十八岁,辛弃疾的词作情感激昂,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温婉细腻之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译文
有客人在此徘徊,能够吟咏醉后的言语,想来是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他高情远致,步履开阔,从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楼上东风轻拂,春日的桃李盛开,楼边细雨绵绵,垂萝轻拂,玉箫声断,他倚靠在栏杆旁,脉脉斜阳映照下,思绪万千,在枕上长歌时,情感激烈难抑;在樽前一笑时,又显得洒脱自在,人生如梦,不如举起酒杯,将这一杯美酒敬给江上的明月。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位客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离愁别绪的感慨和对人生如梦的深刻认识,上片写客人高情阔步、不惹尘埃的洒脱形象,以及楼上东风、丝雨垂萝的春日景象;下片则通过“枕上长歌”和“樽前一笑”的对比,展现了人生中的激烈与洒脱,最终以“人生如梦”的感慨收束全词。
赏析
这首词以客人的形象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哲理,上片通过描绘客人的高情远致和春日景象的烘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下片则通过“枕上长歌”和“樽前一笑”的对比,展现了人生中的不同情感状态,最终以“人生如梦”的感慨收束全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豪放不羁的洒脱,又有温婉细腻的柔情,是辛弃疾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辛弃疾在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但多次遭到朝廷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压,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感慨,这首词通过描绘客人的形象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豪放派词人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