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流尘冉冉琴谁鼓,渍血斑斑剑不磨。
独坐孤灯听夜雨,心如秋叶落寒柯。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出幽奇冷峭的意境,语言瑰丽,情感深沉,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一生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译文
尘埃轻轻飘扬,是谁在弹奏那无人倾听的琴?剑上血迹斑斑,却未曾有人去磨砺它,我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夜雨淅沥,内心如同秋天落下的枯叶,飘落在寒冷的树枝上。
释义
“流尘冉冉琴谁鼓”描绘了尘埃飞扬、琴声寂寥的景象,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无人理解;“渍血斑斑剑不磨”则通过血迹斑斑的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与不屈,剑虽未磨,但斗志犹存。“独坐孤灯听夜雨”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心如秋叶落寒柯”则通过秋叶落枝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萧瑟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冷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孤独、凄凉而又充满斗志的诗人形象,前两句通过“流尘”与“渍血”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后两句则通过“独坐孤灯”与“心如秋叶”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萧瑟,整首诗意境幽奇冷峭,语言瑰丽,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挫折,诗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凄凉与悲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抗争,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斗志,在这首诗中,李贺以琴、剑、孤灯、夜雨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