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行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青云路近常排去,白浪堆高亦脱归。
世事如棋新局改,人情似纸薄难违。
孤舟独泊寒江暮,野鹤闲飞古渡微。
莫道前程多险阻,心宽处处有芳菲。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译文
青云之路虽然近在眼前,却常常被排挤而难以踏上;白浪堆高的危险之地,也总能设法脱身而归,世事就像棋局一样,新的局面不断改变;人情薄如纸,难以违背其冷漠的本质,我独自驾着一叶孤舟,停泊在寒冷的江面上,暮色苍茫;野鹤悠闲地飞翔在古老的渡口边,显得那么自在,不要说前程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心胸宽广,处处都能找到美好的风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首联以青云路和白浪堆为喻,暗示了仕途的艰难和人生的无常;颔联则直接指出世事多变、人情冷暖的现实;颈联通过孤舟独泊和野鹤闲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尾联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认为只要心态放宽,就能处处发现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诗人以江行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通过青云路和白浪堆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仕途的艰险和人生的不易;而“世事如棋新局改,人情似纸薄难违”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表达了诗人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颈联的孤舟独泊和野鹤闲飞,不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尾联则以乐观的态度收束全诗,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宽广的心胸,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画家,郑板桥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江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