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无情岂我私,从来不使堕危机。出自哪首诗?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避坑蒙

宋·杨万里

造物无情岂我私,从来不使堕危机。

道边有坑须早避,何必问君谁为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幽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富有生活气息,他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在地方任职期间多有善政。

译文

大自然(造物主)是没有情感的,哪里会偏袒我个人的私欲呢?它从来都不会让我陷入危险的境地,道路上如果有坑洼,我应该早点避开,何必去追问是谁挖了这个坑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人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是客观无情的,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因此人们应该顺应自然,学会自我保护,避免陷入危险,诗人也暗示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去追究责任或抱怨他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造物无情”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强调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无情性,从而引导人们要正视现实,不要寄希望于外界的偏袒或怜悯。“从来不使堕危机”一句,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法则的信任和敬畏,认为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就能够避免危险。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造物无情岂我私”一句,通过对比“造物”的无情和“我”的私欲,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差异和矛盾;而“何必问君谁为之”一句,则以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仕途不顺或遭遇挫折之时,面对人生的坎坷和磨难,诗人没有选择抱怨或逃避,而是从自然法则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