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射圃云藏垒,夜读兵书雨洒灯。全诗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出塞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晓过射圃云藏垒,夜读兵书雨洒灯。

剑吼空山龙出匣,旗开秋日虎生缨。

边尘不静胡笳断,鬓发虽衰壮气凌。

此去虏庭应不远,飞鸿翅影度层冰。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边塞诗见长,风格雄浑豪放,常描绘边疆将士的英勇与思乡之情,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边疆将士生活的深刻体验。

译文

清晨,我穿过射箭场,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堡垒的轮廓;夜晚,我挑灯夜读兵书,雨水滴滴答答地洒在灯罩上,宝剑在空山中发出怒吼,如同龙从匣中跃出;秋日里,旗帜展开,战士们的头盔上仿佛有虎缨在随风飘扬,边疆的战火尚未平息,胡笳声断断续续;虽然我的鬓发已经斑白,但我的壮志豪情依然不减,此去敌营应该不远,我将像飞鸿一样,穿越层层冰雪,勇往直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日常生活和战斗准备,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坚韧,首联“晓过射圃云藏垒,夜读兵书雨洒灯”描绘了将士们清晨在射箭场训练,夜晚则刻苦研读兵书的情景,体现了他们的勤奋与专注,颔联“剑吼空山龙出匣,旗开秋日虎生缨”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将士们武艺高强、士气高昂的形象,颈联“边尘不静胡笳断,鬓发虽衰壮气凌”则表达了边疆战事不断,但将士们虽老犹勇,壮志不减的豪情,尾联“此去虏庭应不远,飞鸿翅影度层冰”则预示着将士们即将踏上征途,勇往直前。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坚韧,诗中既有对将士们日常训练的细腻刻画,又有对他们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的赞美,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饱满,整首诗语言凝练,节奏明快,既有边塞诗的雄浑豪放,又不失细腻温婉之处,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晚唐至五代时期边疆战事不断、国家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有关,在那个时代,边疆将士们为了保卫国家、抵御外敌而英勇奋战,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危险,诗人李中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创作了这首诗歌,以表达对边疆将士的崇敬与赞美之情,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