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会箕敛间架税,不与商人争市利。
卖剑买牛衰可笑,坏裳为裤老犹能。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祸。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他出身贫寒,一生仕途坎坷,却才华横溢,尤擅乐府诗,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张籍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平易近人,风格自然流畅,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老农家境贫寒,住在山里,只耕种着三四亩山田,由于田地贫瘠,税收又重,收获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大部分还要被送入官仓,最终化为尘土,到了年底,家中空荡荡的,只有锄头和犁耙陪伴,老农只好呼唤儿子去山上采摘橡树的果实充饥,而西江的商人却满载着珠宝,船上的狗都能天天吃肉,去年发生灾疫,牛都被杀光了,老农只好卖掉绢布,在城里买刀来杀野兽,官府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却从不与商人争夺市场利益,老农卖掉剑来买牛,虽然显得衰朽可笑,但为了生活,他连把破衣裳改成裤子这样的活都能干,你(指听者)生不逢时,没有生活在贞观年间,那时粮食便宜,社会安定,没有战争和兵祸。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老农与商人的生活状况,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老农勤劳却贫困,商人富裕却奢侈;官府横征暴敛,不顾民生疾苦,诗中“卖剑买牛衰可笑,坏裳为裤老犹能”一句,更是表现了老农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武器,转而务农,甚至不惜将破衣裳改成裤子,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老农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老农的苦难与商人的奢侈、官府的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和黑暗。“卖剑买牛”和“坏裳为裤”的细节描写,也展现了老农的坚韧和乐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朝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