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怨诗行
朝代:南北朝
作者:鲍照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人生一息不自保,况我耄期真待尽。
但恨白日长,常言何时没。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5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北朝时期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鲍照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一生仕途坎坷,曾任临海王前军参军、秣陵令等职,后因宫廷斗争被乱兵所杀,他的诗作多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峻峭奔放,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译文
新织的齐地白绢,皎洁犹如霜雪。
裁制成合欢扇,形状团圆好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之间,轻摇微风便起。
常常担心秋节到来,凉风会吹灭炎热。
被抛弃丢进箱子里,昔日的恩情从此断绝。
人生短暂连自己都无法保全,更何况我这垂暮之年真的快要走到尽头。
只恨白天太长,常常感叹何时才能结束。
释义
这首诗前半部分通过描写合欢扇从被珍视到被遗弃的命运,比喻了女子在爱情中的遭遇,后半部分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特别是“人生一息不自保,况我耄期真待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深刻认识和对晚年生活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合欢扇为喻,巧妙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子被遗弃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合欢扇的精美与用途,以及它在秋凉到来后被遗弃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半部分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感慨,特别是“人生一息不自保,况我耄期真待尽”两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鲍照个人的身世经历密切相关,鲍照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一生仕途坎坷,饱受排挤与打压,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女子命运的同情与关注,更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特别是在晚年时期,面对自己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现实,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哲理与强烈感染力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