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朝流汗浃衣褠,怅望何时枕簟秋?全诗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终朝流汗浃衣褠,怅望何时枕簟秋?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令(1032年—1059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令,字逢原,北宋文学家、诗人,自幼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尽管一生短暂,但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译文

清风没有力量驱散炎热,落日却像长了翅膀般飞上山头,人们已经害怕江海枯竭,上天难道就不怜惜银河干涸吗?昆仑山的高处有常年积雪,蓬莱仙境的远方总是遗留着寒冷;而我整天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只能怅然地望着天空,期盼着何时能迎来凉爽的秋天,让我能在枕席上享受秋日的清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酷热,表达了诗人对凉爽秋天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比(如清风无力与落日飞上山、昆仑积雪与蓬莱遗寒)和夸张(如江海竭、河汉干)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炎热和人们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的酷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凉爽秋天的期盼,诗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清风无力驱散炎热、落日却似乎故意与人们作对,飞上山头的情景,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而“终朝流汗浃衣褠,怅望何时枕簟秋”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凉爽秋天的渴望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的生活十分艰难,诗人王令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亲身感受到了夏日的酷热和生活的艰辛,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凉爽秋天的期盼,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