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废寺
唐·韦庄
重门不改云山色,古殿犹存劫火余。
钟磬昔时闻远近,香灯今日断有无。
松间野径寒烟起,竹里禅房暮雨收。
唯有悽凉残照里,野僧相送下西楼。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重重门户依然不改云山的青翠之色,古老的殿堂还残留着劫后余生的痕迹,昔日里钟声磬音远近可闻,而今香灯却时断时续,几近熄灭,松树间的小路升起寒冷的烟雾,竹林深处的禅房在傍晚时分收尽了雨水,只有在这凄凉的落日余晖中,老和尚送我走下西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座废弃寺庙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重门不改云山色,古殿犹存劫火余”点出寺庙虽废,但自然景色依旧,古殿在劫难之后仍有遗迹,颔联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钟磬声和香灯情况,反映了寺庙的衰败,颈联以寒烟、暮雨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荒凉氛围,尾联则以老和尚送别的场景,增添了诗中的凄凉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废寺的荒凉景象,同时寄托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联以“重门不改云山色”起笔,既写出了寺庙环境的清幽,又暗示了世事虽变,自然之美永恒不变的哲理,古殿在劫火之后仍有遗迹,既表现了寺庙的古老,又暗示了历史的沧桑,颔联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钟磬声和香灯情况,生动地展现了寺庙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颈联的寒烟、暮雨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荒凉和凄清,尾联则以老和尚送别的场景,将诗人的凄凉之感推向高潮,同时也增添了诗中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游览一座废弃寺庙时所作,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对世事变迁有着深刻的感受,在游览这座废弃寺庙时,诗人触景生情,将自己的感慨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通过描绘废寺的荒凉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和对人文精神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