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全诗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新婚别》,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新婚别

唐·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

妇女无在所,驱驰竟何往?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征夫去遥遥,筑城赴河遥。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拟还君恩,终期报死长。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菟丝子缠绕在蓬草和麻上,它的蔓条就不能再长,把女儿嫁给征夫,还不如将她抛弃在路旁,夫妻应当结发同心,永远相敬如宾,但想到女子生来就碰上和亲的事最叫人伤心,每年还要用车子运去黄金丝织品贿赂胡羌,妇女们连住处都没有,她们被驱赶着究竟要到哪里去呢?边城的烽火连绵不断,疆场上的征战何时才能停歇?征夫们离家越来越远,筑城也到了黄河边上,县官们紧急地催逼老百姓交租税,可是租税从哪里去出呢?百姓们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嫁给近邻,生下男孩只能战死沙场埋没在荒草间,你今天就要去战场送死,使我心中无比沉痛悲伤,我本想坚决地随你去死,但想到你正在为国家作战效力,我还要努力地去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光,活着的时候你要回来和我团聚,死后也希望你能永远思念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新婚女子在丈夫即将出征时的复杂心情,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和亲政策和沉重赋税的强烈不满,认为这些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深沉悲壮,诗人通过新婚女子的口吻,将个人的不幸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兔丝附蓬麻”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的不幸命运,“生逢和亲最可伤”则直接揭示了和亲政策的残酷性,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发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他通过这首诗来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强烈谴责,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