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死几时天有意,要令自悟不须师。出自哪首诗?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自悟

朝代:宋代

作者:释宗杲

迟死几时天有意,要令自悟不须师。

归来长伴孤云宿,月满松风径自知。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师从临济宗高僧圆悟克勤,释宗杲在禅学上有深厚造诣,主张“看话禅”,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他一生游历四方,弘扬佛法,著作颇丰,是禅宗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译文

上天似乎有意让我晚些离世,以便我能够自己领悟禅机,无需依赖师父的教导,归来后,我常伴孤云而眠,在月满松风的小径上,内心的禅意自然而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首句“迟死几时天有意”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上天似乎有意让他多活一些时日,以便他能更深入地领悟禅机,次句“要令自悟不须师”则强调了禅悟的关键在于自我领悟,无需依赖外在的师父或教导,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与孤云为伴、在月满松风的小径上自然领悟禅意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诗人通过“迟死几时天有意”的幽默表述,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禅悟的执着追求和上天对他的眷顾,而“要令自悟不须师”则直接点明了禅悟的关键在于自我领悟,无需依赖外在的教导,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山林、与孤云为伴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禅意的自然流露,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释宗杲在晚年归隐山林后所作,他一生致力于禅学的研究和弘扬,对禅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在晚年,他选择归隐山林,与孤云为伴,以月满松风为友,继续深入领悟禅机,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禅悟的执着追求和对归隐生活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禅意的自然流露,也可以领略到他作为禅宗高僧的深厚造诣和独特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