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昔
唐·白居易
常忆初年十七时,
朝朝乌帽出从师。
老来渐减平生志,
只似寒蝉抱一枝。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常常回忆起自己十七岁那年,
每天戴着黑色的帽子去拜见老师求学。
如今老了,志向也日渐减退,
只像那寒蝉一样,紧紧抱着自己栖息的枝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与老年时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前两句描述了诗人年轻时勤奋好学的情景,每天戴着乌帽(古代士人常戴的帽子,象征学问和身份)去拜见老师,接受教导,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老年时的感慨,志向不再如年轻时那般高远,生活也变得平淡无奇,如同寒蝉一般,只能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老年生活的感慨,通过对比年轻时的勤奋好学和老年时的平淡无奇,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态变化,诗人以寒蝉自喻,既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接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状态有关,白居易在晚年时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过去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怀念和反思,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和对老年生活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既是对过去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