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玉霄应不出,他年容我扣岩扉?全诗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归隐玉霄应不出,他年容我扣岩扉?

(注:原诗中并无“归隐玉霄应不出,他年容我扣岩扉?”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附加想象之句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及赴任而卒,贾岛作诗以刻苦求工著称,善于雕琢词句,其五言律诗构思奇巧,风格俭朴清峭,唐文宗时敕命他“权知僧务”,在长安法照寺升座讲经,号为“贾长江”,著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另有《贾岛集》10卷传世。

译文

(原诗部分)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他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部分)

(想象)他归隐在玉霄峰上应该不会再出山了吧,将来某一天是否能允许我敲打那岩石的门扉去探访他呢?

释义

原诗通过描述诗人向童子询问隐者去向的情景,展现了隐者超脱尘世、行踪不定的形象,附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未来有机会探访隐者的愿望。

赏析

原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简单的对话和场景描绘,生动地刻画了隐者的神秘和超脱,诗人以问路者的身份出现,通过童子的回答,巧妙地引出了隐者的形象,而附加句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附加句中的“归隐玉霄应不出”一句,用“玉霄”来象征隐者所居的高山,突出了隐者的高洁和超凡脱俗,而“他年容我扣岩扉”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以及希望未来有机会探访隐者的愿望,这两句诗不仅与原诗在风格上保持一致,还进一步升华了原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运不济,但他并未因此消沉颓废,而是把人生的得失荣辱看得相当淡泊,据《唐才子传》称他“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说明他对诗歌创作具有极大的热情和执着,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探访隐者时所作,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附加句则可能是诗人在探访隐者未果后,心生感慨而写下的想象之句。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