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暂脱著戎衣,坐定方惊语入微。的解释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将军传

唐·王维

羽衣暂脱著戎衣,坐定方惊语入微。

曾是隋家战将子,今为唐国栋梁臣。

三边烽火连胡塞,万里江山入汉关。

莫道书生无胆气,功成名就勒燕然。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他暂时脱下道士的羽衣,换上了军人的战袍,坐定之后才发现他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见解,他曾经是隋朝战将的后代,如今成为了唐朝的栋梁之臣,边疆的烽火连绵不断,与胡人的边塞相接,万里江山都进入了汉朝的关隘,不要说书生没有胆量和气概,他也能功成名就,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将军从道士到军人的转变,以及他在唐朝的卓越贡献,赞美了他的英勇和才智,首联写其身份转变和言语深刻;颔联写其家世背景和在唐朝的地位;颈联写其边疆战功;尾联则是对其胆气和成就的肯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李将军的形象,首联通过“羽衣”与“戎衣”的对比,突出了他身份的转变,语入微”也暗示了他的才智和见识,颔联则通过追溯其家世,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唐朝的重要地位,颈联以边疆的烽火和江山入关为背景,展现了其战功赫赫,尾联则以“莫道书生无胆气”作为反衬,突出了其胆气和成就,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赞美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维对李将军的敬仰和赞美有关,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对英雄人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意,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李将军的英勇和才智,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以及对边疆战功的重视和肯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王维的诗集中有收录,但关于其具体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以上对创作背景的解析是基于对诗歌内容和唐代社会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推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