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巴陵夜泊
唐·李涉
清梦初回窗日晚,数声柔橹下巴陵。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橹参差倚暮云。
渔唱远随鸥影去,客愁多付雁书吟。
凭栏却忆前回醉,月满西楼酒半醒。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逢兵乱,避乱于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因事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后复为太学博士,世称“李博士”,晚岁寓居润州鹤林寺,自号鹤林山人,李涉的诗以绝句见长,多写旅途所见所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尤善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译文
从清梦中醒来,已是傍晚时分,窗外夕阳斜照;几声轻柔的橹声传来,船只已缓缓驶向巴陵,湖面烟波浩渺,淡荡摇曳,映照着碧空如洗的天际;楼船桅杆高低错落,倚靠在傍晚的暮云之中,渔歌随着鸥鸟的影子远去,客居他乡的愁绪多寄托在书信中随雁南飞,我凭栏远眺,不禁回忆起前次在此醉酒的情景,那时月光洒满西楼,我正半醉半醒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巴陵夜泊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诗人从梦中醒来,窗外已晚,船只正驶向巴陵,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颔联通过描绘湖面烟波、楼船桅杆与暮云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深远,颈联则通过渔唱、鸥影、客愁、雁书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尾联则通过回忆前次醉酒的情景,与当前的孤独形成对比,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巴陵夜泊的宁静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清梦初回”、“数声柔橹”等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而“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橹参差倚暮云”等句,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情感,颈联的“渔唱远随鸥影去,客愁多付雁书吟”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渔唱、鸥影、雁书等元素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尾联的“凭栏却忆前回醉,月满西楼酒半醒”则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使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涉贬谪期间,他客居他乡,面对陌生的环境,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思乡之情,在巴陵夜泊时,他看到了宁静的湖面、错落有致的楼船与暮云,听到了轻柔的橹声与渔唱,这些景象与声音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回忆起前次在此醉酒的情景,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涉在贬谪期间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