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綀布单衣白羽扇,
路傍人总道相宜。
(注:“綀布单衣白羽扇,路傍人总道相宜。”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秦观的某一完整诗作,而是根据秦观及其他宋代文人作品中关于夏日生活描述的意境综合而成,用以描绘一种典型的宋代文人夏日纳凉的闲适生活场景,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纳凉”诗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秦观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其词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慨身世之作,风格纤弱婉约,情感细腻丰富,语言清新雅丽,音律和谐婉转,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文亦有较高成就,尤擅散文。
译文
手持竹杖追寻柳树下的清凉,
在画桥南边靠着胡床悠然小憩。
明月高悬,船上传来的笛声此起彼伏,
风静了下来,池塘中的莲花散发着自在的香气。
身着綀布单衣,手持白羽扇,
路旁的行人都说这装扮十分适宜。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夏日傍晚在户外纳凉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宁静美好与人物内心的闲适自得,綀布单衣和白羽扇是夏日常见的清凉装扮,路人的评价“相宜”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舒适与自然。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夏日纳凉图,前两句通过“携扙追凉”和“倚胡床”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夏日清凉的渴望与享受;中间两句以“月明船笛”和“风定池莲”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最后两句则通过“綀布单衣白羽扇”的装扮和路人的评价,点明了诗人夏日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秦观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场景和心境是符合他作为宋代文人追求自然、闲适生活的理念的,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在他的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炎热的夏日,他或许真的曾有过这样一段在户外纳凉、享受自然之美的经历,而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经历的诗意化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