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下是按照要求生成的诗词原文及相关解析:
诗词原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稚子与翁俱襏襫,大儿出塞习兜鍪。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译文
小孩子和老人都穿着用草或麻编织的粗布衣服,大儿子则离家去边疆学习武艺,穿着铠甲,他们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他们从田里归来晚餐虽吃得饱饱的,看看天色已晚还是不脱衣服就到月下乘凉休息了。
(注:由于“稚子与翁俱襏襫,大儿出塞习兜鍪”两句主要描绘了家庭中的老少成员各自的活动,而“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则是对他们生活状态的进一步描绘,因此译文将四句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以更好地体现诗歌的意境。)
释义
襏襫(bó shì):用粗麻布或草编织成的衣服,用来遮风挡雨,兜鍪(dōu móu):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这两句诗描绘了农村家庭中老少成员各自忙碌的场景:小孩子和老人都穿着粗布衣服在田间劳作,而大儿子则离家去边疆学习武艺,穿着铠甲。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农家夏夜,用水墨的笔调勾画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图,其中既有劳动的艰辛,又有生活的温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前两句写村中的见闻,诗人以老翁疼爱小儿更衬托出农忙时节村中无闲人的客观事实,后两句写卧月剥豆的惬意,表现出只有把人当人,才能欣赏到真正的人生,只有知道乡村生活的乐趣的人,才能欣赏到这首诗的妙处。
创作背景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这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这组《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石湖期间所作,共六十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首,通过描绘农村家庭老少成员各自的活动,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