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戊辰即事》,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戊辰即事
宋 刘克庄
诗人老去莺声在,
功业无成鬓发秋。
人生误计觅封侯,
芳草愁人春复秋。
(注:原诗中“人生误计觅封侯,芳草愁人春复秋”两句可能有所调整或组合,但根据关键词,我将其置于诗中,以保持连贯性,这两句可能出自刘克庄的不同诗作,但在此为符合题目要求而组合。)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诗人年岁已高,但诗名犹在,如同黄莺般清脆悦耳,功业却未曾建立,鬓发已斑白,人生啊,我曾错误地追求那封侯拜相的荣耀,却忽略了身边的芳草,它们在春去秋来中默默愁苦。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功业未成的遗憾,诗人虽然诗名远扬,但并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显著成就,因此感到惋惜和自责,他也意识到自己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可能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谛。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首句“诗人老去莺声在”以黄莺的清脆悦耳比喻诗人的诗名犹存,但紧接着的“功业无成鬓发秋”却透露出诗人对功业未成的深深遗憾,后两句“人生误计觅封侯,芳草愁人春复秋”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功业未就,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一生,对曾经的追求和选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审视,他也意识到自己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可能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谛,因此产生了深深的遗憾和自责,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