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烟树参差墨浓淡,风鸦零乱字横斜。
秋来处处山皆瘦,雨过时时水自花。
古驿人稀砧杵急,荒村路断犬羊哗。
西风吹老村前树,一夜寒林噪暮鸦。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烟雾缭绕中的树木参差不齐,墨色浓淡不一;风吹动着乌鸦,它们的身影零乱,仿佛在空中书写着横斜的字迹,秋天到来,山峦似乎都消瘦了许多;雨水过后,溪水不时泛起水花,古老的驿站人烟稀少,捣衣的砧杵声急促而孤独;荒凉的村庄道路断绝,只听得见狗和羊的叫声,西风吹老了村前的树木,一夜之间,寒冷的树林中充满了暮鸦的喧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行的所见所感,首联以“烟树”和“风鸦”为景,通过“参差”与“零乱”、“墨浓淡”与“字横斜”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与生动,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萧瑟与雨后的清新,颈联转而写人烟稀少的古驿与荒村,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荒凉的氛围,尾联以“西风”和“暮鸦”作结,深化了全诗的凄凉之感。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颇具匠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秋日山行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人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使得全诗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还善于捕捉细节,如“砧杵急”、“犬羊哗”等,使得全诗更加生动具体,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坎坷,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山水、感受自然之时所作,面对秋日的萧瑟与荒凉,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融入诗中,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无奈,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