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禹穴回舟晚眺
唐·陆游
禹庙兰亭三十里,相逢多在暮烟中。
回舟不待君先渡,一到城东已半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禹庙与兰亭相距三十里路程,我们多次在傍晚的烟霭中相遇,当我回舟时未等你先渡,一到城东却发现天色已半暗,人群已稀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游历禹庙与兰亭之间三十里路程时,多次与友人或行人相逢于傍晚的朦胧烟霭之中,表达了一种偶遇的喜悦与时光的匆匆流逝之感,回舟时未及等待友人,到达城东时天色已晚,人群已散,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游历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禹庙兰亭三十里”直接点明了游历的地点与距离,为全诗铺设了背景,次句“相逢多在暮烟中”则通过“暮烟”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使得相逢的场景更加富有诗意,后两句“回舟不待君先渡,一到城东已半空”则通过回舟、城东等空间转换,以及“半空”这一时间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沉思。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之间,这首诗便是他在游历禹庙与兰亭之间时所作,禹庙位于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麓,是纪念大禹治水功绩的庙宇;兰亭则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闻名遐迩,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陆游在游历这两处名胜时,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交融,同时也触发了对人生、时光的深刻思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