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但知悲骥老,即今谁不羡鸿冥?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

故人容鬓各相衰。

畴昔但知悲骥老,

即今谁不羡鸿冥?

当轩对酒唯三人,

向日持斋已十旬。

从道人生都是梦,

梦中欢笑亦胜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门前巷子里长满了青苔,显得非常萧条,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经衰老,过去只知道为老去的骏马而悲伤,现在又有谁不羡慕那自由飞翔的大雁呢?在轩窗前对酒畅饮的只有我们三人,而我已经斋戒十天了,既然人生都是一场梦,那么梦中的欢笑也胜过忧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对人生的感慨,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颔联通过对比“悲骥老”与“羡鸿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写诗人与友人相对饮酒,自己已斋戒多日,进一步突出了闲居生活的单调与寂寞,尾联则以“人生都是梦”为总结,认为梦中的欢笑也胜过现实中的忧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背景,通过描绘门巷萧条、故人衰老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颔联中的“畴昔但知悲骥老,即今谁不羡鸿冥?”一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突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厌倦,尾联则以“人生都是梦”为总结,将全诗的主题升华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上,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闲居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离失所,在闲居期间,他深感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心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也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